酒精性肝臟疾病之形成原因,除了酒精及其有毒代謝產物─乙醛對肝臟所造成之直接毒性以外,許多營養生化因子與酒精性肝臟疾病之形成亦有密切的關聯性,包括肝細胞中氧化還原(redox)狀態之不平衡以及自由基形成等兩大因素。
肝細胞中氧化還原(redox)狀態之不平衡狀態就是指NADH/NAD+的比值增加,因為NADH/NAD+的比值增加會造成三羧酸循環中脫氫酵素,如:isocitrate dehydrogenase、a-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等酵素活性降低,造成整個循環之代謝活性降低。相反地,NADH/NAD+的比值增加會使acetyl CoA carboxylase 活性增加,促進acetyl CoA 轉變成malonyl CoA,進而進入脂肪酸合成的生化反應。另外, NADH 之增加亦會使得glycero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H)活性增加,促進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DHAP)轉變成glycerol-3-phosphate(glycerol 3-P),而glycerol 3-P 因為可以提供脂質合成所需的gycerol,其濃度升高則會促進脂質生成。此外,長期攝取酒精會使粒線體中cytochrome oxidase 活性降低,導致能量的生成作用受阻,進而造成脂肪酸的氧化作用降低而堆積於肝細胞中。因此,長期攝取酒精會影響脂質正常代謝而造成酒精性高脂血症以及酒精性脂肪肝等症狀。
根據近年來的研究報告指出,酒精性肝臟疾病之形成與自由基有密切的關聯性。身體之MEOS 在代謝酒精時,會同時誘導cytochrome P450ⅡE1 以及xanthine oxidase pathway 產生活性氧類(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尤其是超氧自由基(superoxide free radicals)及氫氧自由基(hydroxyl free radicals)。因此在大量酒精出現於體內時,自由基之生成也隨之增加,危害身體組織。另外,乙醛與細胞膜蛋白的結合物也會刺激嗜中性白血球,使其生成大量的自由基,攻擊肝細胞。不僅如此,乙醛亦會與體內SH化合物結合,造成體內抗氧化物質─麩胱甘肽(glurathine, GSH)濃度下降。酒精代謝相關的報告也指出,長期攝取酒精後,其血液以及肝細胞中的維生素E、A 以及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成分濃度會降低。
因此,長期攝取酒精會造成體內抗氧化酵素活性與抗氧化能力降低,使得脂質過氧化物大量產生,進而引起各種酒精性肝臟疾病。
參考資料:
李亦品。2006。以酒精與四氯化碳誘導肝損傷動物模式評估護肝功能之研究。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碩士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