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牛樟芝多醣體介紹

str-2

A.多醣體之分類與活性
於微生物體中多醣依存在方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A)胞內多醣(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此種形態多醣為提供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能量及碳源;(B)結構多醣(structual polysaccharides):此類多醣架構菌體基本形態,如細胞壁;(C)胞外多醣(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為最常利用之多醣,為附著於細胞外部的黏性物質,但其亦可儲存細胞壁間隙。多醣體之所以可用於預防及抑制腫瘤, 主要是含有β-D-glucans,其能透過刺激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以及自然殺手細胞等增强免疫功能而達到抗腫瘤的效果。

B.牛樟芝多醣體分析
牛樟芝多醣體屬於雜多醣,成分包含葡萄糖、木醣、甘露醣、半乳醣等,濾液中的多醣分子量約1.1 kDa,而菌絲體之水萃及鹼萃物的多醣約76 kDa左右,少部分可達百萬Da以上。經光譜分析後皆為含有生理功能的β-D-glucans。故牛樟芝具有免疫生理活性且防癌抗癌之主因亦是在多醣体中含有β-D-glucans的成分。而牛樟芝所含β-D-glucans抗癌活性之强弱與水溶性、分子量大小、支鏈、支度、形状、與主鍵结合方式(β-)1-3鍵結或(β-)1-6鍵結、以及结合之蛋白質與脂質等均有關。以X-ray繞射分析得知,以(β-)1-3鍵結的β-D-glucans骨架呈螺旋型结構,這種螺旋型结構是引發抗腫瘤作用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

陳建甫。2008。主動誘變轉殖系牛樟芝活性成分分析與其分子層面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生化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